> 文章列表 > “我昔早闻道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我昔早闻道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我昔早闻道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我昔早闻道”出自宋代郭印的《和光亭》。

“我昔早闻道”全诗

《和光亭》

宋代 郭印

竹里徜徉了,花开也一过。

桃杏东风浅,海棠春意多。

华丽岂不好,达人要同和。

青青与红红,相去能几何。

况兹十二法,净秽本同科。

而彼世间愚,妄想分臼窠。

我昔早闻道,随流挹其波。

照镜靦功业,素发从蹉跎。

林下既逍遥,尘中亦婆娑。

不妨唤天女,来伴老维摩。

《和光亭》郭印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和光亭》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《和光亭》中文译文:

在竹林中漫步,

花开也只是短暂的一瞬。

桃杏在东风中娇嫩,

海棠传达着春天的气息。

华丽的景色何其美好,

达人们要和谐相处。

青色与红色,

彼此相距何其遥远。

此外还有十二种规律,

清洁与污秽本是同一科。

然而在世间的愚昧中,

却妄想分离善恶。

我早已听闻道理,

随着潮流舀取它的波浪。

照镜子反思功业,

白发岁月从容错过。

在林间自得其乐,

在尘世中也颠沛流离。

不妨唤来天女,

与老维摩一起相伴。

诗意和赏析:

《和光亭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,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。

诗中描述了竹林中漫步的情景,以及短暂的花开。这种描写传递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主题,强调了人生的脆弱和瞬息万变的特性。

作者通过描绘桃杏在春风中的柔嫩和海棠传达的春天的气息,传递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诗中提到华丽的景色和达人们追求和谐共处。这暗示了对美的追求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,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。

诗中青色与红色相距遥远,强调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隔阂。这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隔阂和距离。

诗中提到的十二种规律,暗示了世间存在的各种对立和规律。清洁与污秽被指出是同一科,意味着二者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的。

作者批评了那些在愚昧中妄想分离善恶的人。这是对人们错误思维和追求虚幻的批判,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善恶的关系。

最后,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领悟。他认为人应该顺应潮流,获得经验和智慧。通过反思自己的功业,他意识到时光匆匆流逝,白发已现。他在林间自得其乐,同时也在尘世中经历飘零。

最后两句诗呼唤天女与老维摩相伴,表达了与神仙或抽象存在相伴的愿望,寄托了对超越尘世的向往。

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反思人生,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思考,以及对和谐、美好和智慧的追求。同时,诗中也包含了对人们错误思维和追求虚幻的批判,以及对超越尘世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