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自从识得坎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自从识得坎离”的出处是哪里

引言:在现代社会,我们常常因为生活的忙碌和外界的纷扰而忽视了内心的声音。宋代无名氏的《永遇乐》提醒我们,“自从识得坎离”,即认识到内心的力量,是走向自我修行之路的第一步。

相关问题:

- 现代人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“坎离”?
- 内心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?
- “坎离”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?

相关答案:

- 找到“坎离”:现代人可以通过冥想、日记记录或是与自然亲近来找到内心的平衡点。例如,每天抽出几分钟进行深呼吸或是在夜晚反思一天的行为,以此来平衡内心的“坎离”。
- 内心的力量与日常生活:内心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压力和挑战。例如,通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,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,而不是被问题所困扰。
- “坎离”的实际应用:在职业发展中,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的空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定位职业生涯;在人际关系中,认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对方的需要可以促进更健康的互动。

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思考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《永遇乐》中的思想,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去。

“自从识得坎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自从识得坎离”出自宋代无名氏的《永遇乐》。

“自从识得坎离”全诗

《永遇乐》

宋代 无名氏

万法由心,应观法界,一切心造。

瞿昙同归,去揆不离,即心是道。

自从识得坎离,交际炼药,粗知昏晓。

看鸡飞蟾宫,兔走丹阙,更无烦恼。

气中真液,液中真气,和合不多不少。

种得黄芽,炼成赤水,龙虎交围绕。

九还七返,工夫到后,还我旧时年少。

待三千,功圆行满,恁时是了

《永遇乐》无名氏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永遇乐·万法由心》是一首宋代的无名氏诗词。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修行的思想,强调心灵的力量和内在的觉知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
万法由心,应观法界,一切心造。

瞿昙同归,去揆不离,即心是道。

自从识得坎离,交际炼药,粗知昏晓。

看鸡飞蟾宫,兔走丹阙,更无烦恼。

气中真液,液中真气,和合不多不少。

种得黄芽,炼成赤水,龙虎交围绕。

九还七返,工夫到后,还我旧时年少。

待三千,功圆行满,恁时是了。

这首诗词的诗意是,万法皆由心而生,我们应该观察法界,一切都是心所创造的。瞿昙(音译)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,意味着回归本源,离开尘世的束缚,即心即道。诗中提到了坎离,这是阴阳五行中的两个相对概念,表示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。通过修行,我们可以炼制交际(修行)的药物,粗浅地了解昏暗和清明的境界。诗中还描绘了鸡飞蟾宫、兔走丹阙,表达了超越尘世的境界,没有烦恼的存在。

诗中提到的气中真液、液中真气,表示了修行者内在的真实力量,和合的程度既不多也不少。种得黄芽,炼成赤水,指的是通过修行将内在的潜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力量,龙虎交围绕表示了力量的团结和平衡。九还七返表示经过长时间的修行,最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,回到了年少时的自己。待三千,功圆行满,表示经过三千次修行,功德圆满,达到了修行的目标。

整体而言,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者通过观察内心和外界,通过修行炼制自己的内在力量,最终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,回归最初的自我。它强调了心灵的力量和修行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