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门戟森森夕鸟还”的出处是哪里
今天咱们要聊的是一句千年前的大词:“门戟森森夕鸟还”。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禹偁的《腊月》,描绘了滁州冬天的景象。这里的“门戟森森”指的是门前树立的旗帜整齐,像是等待晚归的鸟儿一样排列,展现了冬日的宁静与归期的寂寥。王禹偁在这首诗中借景抒情,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冬日的闲适与自然的和谐。诗中的意象不仅美丽,还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。想了解更多这首诗的内涵吗?下次我们一起深入解读这位北宋诗人的智慧吧!
“门戟森森夕鸟还”出自宋代王禹偁的《腊月》。
“门戟森森夕鸟还”全诗
《腊月》
宋代 王禹偁
腊月滁州始觉寒,年丰岁暮郡斋闲。
官供好酒何忧雪,天与新诗合看山。
日照野塘梅欲绽,烧回荒迳草犹斑。
吏人散後无公事,门戟森森夕鸟还。
作者简介(王禹偁)
王禹偁(954—1001)北宋白体诗人、散文家。字元之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山东省巨野县)人,晚被贬于黄州,世称王黄州。太平兴国八年进士,历任右拾遗、左司谏、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。敢于直言讽谏,因此屡受贬谪。真宗即位,召还,复知制诰。后贬知黄州,又迁蕲州病死。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,文学韩愈、柳宗元,诗崇杜甫、白居易,多反映社会现实,风格清新平易。词仅存一首,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,格调清新旷远。著有《小畜集》。